>
濱海灣花園每年的中秋燈飾,總會吸引大批人潮前去拍照打卡。今年,因為疫情的關系,賞燈活動將在安全措施做足的情況下舉行,但濱海灣花園也特別增設網絡活動,讓大家也能在家舒舒服服參與其中。
濱海灣花園今年以“闔家團圓、社區團結”(family reunion and unity in the community)為主題,將展出6組巨型燈飾,照亮整個濱海灣花園的同時,也照亮人心。
中國人壽保險(新加坡)有限公司為了向醫護人員致敬,特別贊助了這個位于Golden Garden的“杏林送暖”。燈飾的設計靈感來自三國時代的著名醫師“董奉”。據傳,醫術精湛的董奉,經常免費為人治病。他只要求治好一個輕病人,種一棵杏樹,治好一個重病人,種5棵杏樹。
一轉眼,董奉的房前屋后竟一下就種了10萬余棵杏樹,人稱“董林杏仙”。每當杏子成熟時,董奉還會將它換成糧食,賑濟窮人,稱為一段“杏林佳話”。
“杏林送暖”展示杏花(apricot flowers)開花的各個階段,搭配gobo lighting effect,模擬重現花瓣落下時的景象。
“東坡居士” 蘇軾把對家人的思念寫成詞,《水調歌頭》既包含望月懷人的思念,又寄托了對天下離人的共同美好祝愿,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。
這個名為“但愿人長久”的燈飾,還包含5幅唯美的山水畫,正是以《水》為靈感而設計的。
由韓國駐新加坡大使館(Embassy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)以及首爾觀光財團(Seoul Tourism Organization)榮譽呈現。這組燈飾曾在2019年首爾燈節(Seoul Lantern Festival)亮相。用韓式傳統桑皮紙(Hanji)制成的燈飾,完美刻畫了朝鮮王朝初期,國王和王后的王室游行(royal procession)場景。
由600名來自社區的參與者手制的400個燈籠,造型宛如“傳統玻璃紙燈籠”(traditional cellophane lanterns)。五顏六色的燈籠上,都是小動物圖樣。
由各個不同階層的社區人士以及濱海灣花園的樂齡員工聯手打造,親手制作的1500個紙制燈籠,布滿Supertree Grove和Flower Dome,形成漂亮的“燈廊”。在逛“燈廊”時,記得一定要細細欣賞燈籠上的畫哦!
這10個老鼠造型的燈籠,在今年春節時曾經亮相。這個中秋節,“老鼠”們重新登場,與你一同歡度佳節。